佛山:一個中心城區的大數據產業抱負
16日到18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本屆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匯聚全球尖端科技,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當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聯網+”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每天都有海量的數據產生、分享和應用,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數據發展,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明確提出要“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
面對新趨勢,跟世界互聯網大會同步,廣東佛山市禪城區在三年前開始選擇以互聯網技術作為政務服務改革攻堅的突破口,持續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治理創新試驗。
三年來,從一門式到一網式,從搭建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到“嫁接”區塊鏈技術,從大數據精準服務到推動大數據產業化,禪城這個佛山中心城區建立了從采集應用到開放共享的大數據發展鏈條,推動智慧政府逐步走向成熟,一躍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縣區大數據治理的領跑者。
禪城區有關負責人說,禪城將“多元整合、主動精準”的大數據理念融進基層治理當中,找準社會痛點和治理難點科學施政,用鮮活的數據治理現實的城市事件、滿足企業群眾的現實需求。
目前,大數據已成為解決社會治理難點制勝的法寶,并逐漸成為禪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政府在統籌大數據發展方面責無旁貸,未來,大數據統籌能力將成為禪城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標準化采集:
以便民服務“沉淀”人事物大數據
政府要推進大數據治理,首先必須建立標準化的數據采集機制,有效采集高質量的數據。從2014年開始,禪城以一門式政務服務作為改革切入點,在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各部門簡政放權、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構建一套標準化運行體系,在不改變各部門原有運作流程的前提下,破除“數據煙囪”,實現大數據的跨部門采集與共享。
石灣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禪城區自然人“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首批試點單位。2014年9月,按照“把簡單帶給群眾和政府、把復雜留給信息技術”的理念,該中心率先推出“一窗通辦”服務,市民到達任一窗口都可辦多項行政審批業務。依托這項改革,禪城建設了一個橫向覆蓋各種自然人事項、縱向覆蓋區、鎮街、村居三大層級的一門式服務系統,通過“數據留痕”等技術,以統一的標準“沉淀”自然人辦事數據。
在自然人的基礎上,禪城將一門式改革的理念推廣至法人服務。智慧新城行政服務中心,是全省首個法人一門式大廳所在地。企業法人踏進這個大廳,就能“一站式”辦理570個法人審批服務事項。在后臺,禪城法人一門式服務系統在辦理事項的過程中也實時“沉淀”企業法人各種數據。
如果說,自然人和法人一門式都是在被動提供服務中實現數據采集的話,那么禪城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的推出,則是邁開了政府主動采集數據的步伐。這個全省最大的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按照“應采盡采、開放共享”的原則,整合區內18個職能部門數據信息及視頻監控等資源,可以即時“鏈接”全區5萬間房屋、39萬個地名地址,58萬城市部件、40萬個城市事件,16萬家企業,實現整個城市要素“數字化”。
從自然人到法人再到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禪城通過三大改革基本實現對全區人、事、物三大領域數據的有效采集。在禪城區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指揮中心內,一個十多米長的巨型屏幕,實時顯示轄區內各種視頻圖像。用鼠標輕點地圖,即刻彈出該地點周邊人口、企業、城市管理等可視化數據,為政府有效治理決策提供堅實基礎。
精準化應用:
依托大數據推出個性化“微服務”
禪城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把群眾辦事過程中留下的資料信息沉淀為“大數據”,形成動態、實時、真實的數據庫,為政府找到公共服務“公約數”和有針對性的公共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一門式改革沉淀群眾和企業的辦事記錄300多萬件。有關部門將計生、流管、殘聯、人社和法院等部門近700萬條數據和600多萬份材料進行清洗后,建立了自然人庫和法人庫。其中自然人庫已覆蓋全區123萬人口、涵蓋4900萬條信息,可以用身份證作為索引,以姓名、性別等1000多個標簽勾勒出每個自然人的“畫像”。這為準確發現不同群體、不同行業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如禪城人社部門依托一門式自然人庫沉淀的失業就業信息,構建就業和失業數據的可視化展示系統,為科學制定就業援助體系政策提供支持。
祖廟街道長者飯堂就是依托大數據精準推出的一項特色服務。作為老城核心,祖廟是禪城老年人聚集度最高的區域,老齡人口比重超過22%。為解決好家中無人照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吃飯問題,祖廟街道通過采集分析長者居住分布、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等數據,優化長者飯堂的選點布局,建立“中央廚房+服務站配送”的網絡化服務模式,確保長者能及時保質用餐。該項目一推出,就因精準高效而受到長者們的歡迎。不僅如此,祖廟街道還結合GIS地理信息技術,以熱力圖的方式畫出轄區60歲以上長者的分布圖,進一步預測未來5年的老齡人居住分布情況,確保項目能夠動態滿足長者的需求。
以長者飯堂為開端,禪城將精準服務的理念全面導入公共服務領域,推出一系列“大數據·微服務”精品項目,并開發智能推送系統、決策應用系統,持續提升大數據的應用水平。
共享式開放:
導入區塊鏈建設虛擬經濟新基礎設施
20多年前,面對即將到來的信息化社會,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上任不久就推出跨世紀的“信息高速公路”戰略,引領美國在信息經濟日后的輝煌。在禪城區看來,正如傳統經濟時代政府需要建設高速公路、機場、碼頭等基礎設施,在互聯網時代,開放大數據就是建設虛擬經濟的“高速公路”。而要實現數據開放,就必須有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有效解決開放共享所伴生的信息安全問題,消除民眾對隱私泄露的擔憂,增強政府、企業、民眾之間的互信,實現發展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區塊鏈,一個互聯網領域前沿的新詞,近期卻頻頻出現在禪城政府系統中。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賬本,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數據庫的可靠性,使得記錄在鏈上的信息公開透明、可追蹤、但不可篡改。在禪城區改革負責人看來,這種新技術特點將有效解決互聯網虛擬世界和現實社會中多方信用問題,成為未來的基礎服務設施。
對此,禪城國有獨資企業廣東佛盈智慧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手打造首家面向政務服務及民生應用的區塊鏈平臺、開放數字經濟平臺、以及“小區塊大數據”協同創新產業園。
目前,禪城已率先圈定本區域社會區塊鏈技術1個平臺和3個應用研究方向,其中1個平臺即可信數字身份平臺,3個應用則是基于數字身份平臺,結合禪城區一門式改革成果,確定面向政府服務、民生服務以及產業制造等三個方向。
禪城有關負責人表示,數字身份是虛擬數字世界的行為主體,也將是在虛擬世界里建立信任與信用體系的最小單位。因而,數字身份作為區塊鏈平臺不可或缺的基礎模塊,也將是構建基于區塊鏈的信用社會的基礎。記者獲悉,禪城已確定環境、氣象兩個領域將通過區塊鏈實現面向全國的民眾及政府行業信息公示,同時圈定了老年服務云、醫療、養老、移動執法、政務績效、食品安全及政務督辦等7個民生領域的應用區塊鏈的研究方向。
產業化開發:
深化應用發展大數據經濟
在互聯網新時代,大數據將超過土地等要素資源,成為政府最具價值的資產。如何開發大數據,推動傳統產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進而走向產業化,正成為禪城大數據創新的新方向。
事實上,在政府引領探索大數據應用的同時,禪城區不少企業已經敏銳地捕捉到數據背后帶來的巨大商機,運用大數據精準捕捉市場需求,重塑新的生產流程,孵化新的業態,涌現出西伍服飾、萬美陶瓷等一批新型跨界企業。
今年7月,禪城正式宣布創建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依托一門式改革“一張網”、個人和企業信用“一個庫”、綜合云平臺“一張圖”、區域化黨建“一條線”等改革工作成果和優勢,建設“1131”工程,即構建一套機制體制、推進一批實踐探索、實施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民生領域三大應用、發展一批大數據產業。
目前,禪城正在構建“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組織體系。在禪城區大數據發展決策委員會的領導下,由禪城區數據統籌局負責制定全區大數據發展的規則和協調合作,由禪城區大數據應用服務中心推動政府數據統一采集、管理和應用,由禪城區大數據產業化公司對全區大數據進行合理化開發和市場化運作,最終建立“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監管、用數據創業”的運行機制。
同時,禪城采取“一核多心”即“1+X產業園區”模式推進大數據產業園建設,以綠島湖都市產業區、智慧新城、福能大數據產業園為核心區,在一鎮三街打造各有特色的大數據產業,設立大數據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大數據產業扶植政策,發展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旅游等大數據應用產業,激活“數據經濟”潛能。
10月26日,“大數據應用及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位于禪城經濟開發區的廣東福能大數據產業園成為全省首批8個省級大數據產業園,標志著禪城大數據產業化進入新階段。目前,禪城正通過建設產業經濟“一張圖”、搭建產業互動和大數據服務“兩大平臺”,幫助企業找準市場、找到轉型之路,讓傳統產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激發出新的需求、萌生新的業態。“我們要讓大數據成為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的重要橋梁,把數據應用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渦輪增壓驅動。”禪城區有關負責人說。
根據計劃,到2020年,禪城將培育100家大數據企業和一批領軍企業,帶動佛山市大數據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形成大數據全產業鏈,產業鏈規模超過100億,引進、培養大數據產業研發和應用高端人才2000人,形成區域性大數據產業規模效應,成為國內重要的大數據產業聚集區。
■創新
從社會治理到經濟管理,用“一張圖”管好一座城
數據可視化助力政府治理現代化
信息管理專家涂子沛在《大數據》一書中就指出,數據可視化技術,可以通過圖像在邏輯思維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人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吸引、幫助用戶洞察數據之間隱藏的關系和規律。如今,這種技術正被禪城用來破解城市治理難題,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邁向治理現代化。
11月4日和5日,是一年一度的“佛山秋色”大巡游,為期2天的活動共吸引約63萬名市民游客前往現場觀看,創下歷史之最。雖然沒有出現在巡游現場,但禪城區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指揮中心的巨型屏幕卻實時顯示現場的“一舉一動”,不斷變化的熱力圖也實時反映著活動現場的人流密度變化,讓指揮人員“一目了然”、“心中有數”。
這是禪城推進數字政務應用創新城市治理的一個案例。在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的基礎上,禪城在云平臺的基礎上,以圖層形式疊加城市管理、三防、安監、應急等領域數據資源,逐步實現“人、事、物”與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的聯網,并利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形成“一張圖”管理模式,提高部門及各類城市管理資源的共享共用。
可視化技術的出現,讓數據形成了一個從整合、分析、挖掘到展示的完整閉環。比如,河涌污染治理是一個涉及跨部門、跨層級的難題,但禪城建設了基于GIS地圖上的河涌污染治理一張圖,將污水管道、雨污分流、污染物排放口、周邊重點企業等內容全部疊加在這張圖上。通過對重點位置設置傳感器,當某個位置排放污染物,管理部門就可以及時發現并溯源。
禪城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該區已實現“疫情防控”“應急資源”“一門式聯合執法”一張圖搭建工作,并開始從社會治理向經濟管理領域延伸,構建“產業經濟一張圖”。據介紹,以往對一個周期里一個區域的經濟運行的分析,主要依靠職能部門對經濟指標的統計。這種傳統的統計方式耗時耗力,也不夠全面詳細。而“產業經濟一張圖”將把產業、行業、企業和土地、建筑物的數據疊加進去,既清晰整個經濟運行的整體情況,也能縱觀實時變化,以便政府確定產業導向、制定更精準有力的產業政策,從容應對變化、及時出招。
面對方興未艾的大數據潮流,禪城區政府規劃了“一門式”改革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
簡政放權,在一個窗口審批所有事項。
第二步
通過收集數據,提升政府主動服務、公共服務能力。
第三步
完成數據收集后,信息技術、數據能夠有力支撐禪城區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禪城大數據三年發展時間軸
2016年9月,搭建數字禪城政務應用一張圖,實現“人、事、物”與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的聯網
2016年7月,禪城宣布創建廣東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打造全國首個面向政務服務及民生應用的區塊鏈平臺
2016年3月,法人一門式實現570個事項全部上網辦,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正式對外運行
2015年12月,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試運行
2015年10月,一門式改革獲2015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
2015年9月,法人一門式對外服務
2015年8月,啟動社會綜合治理云平臺建設
2015年3月,啟動法人一門式改革
2015年1月,自然人一門式改革實現事項、行政層級(區、鎮街、村居)、地域的全覆蓋
2014年9月,自然人一門式鎮街行政服務中心啟動試點
2014年3月,率先在全國探索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
發表咨詢:
聲明:您可在此對政策的解讀問題進行咨詢,我們有專人進行回復!
咨詢回復的工作時間為:周一到周五,9:00 到 18:00,請耐心等待工作人員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