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持續優化創新布局 打造原始創新重要策源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
五月初夏,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中子源路盡頭,數十臺工程機械作業聲轟鳴,正在山腳下平整出一片開闊空地。這里就是建設中的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施工現場,相鄰不遠處,則是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另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南方光源全稱南方先進光源,建成后,將與中國散裂中子源組成大科學裝置的“姐妹花”,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
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創新作出再部署。而在廣東,從一批大科學裝置和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到布局建設三批10家廣東省實驗室,從科創企業和科研院所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到5G、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新技術茁壯生長,記者連日來走訪廣深莞多地發現,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廣東正加速奔跑。
源頭創新突破??
國家級大科學裝置東莞“牽手”
打開中國散裂中子源與南方光源項目示意圖可以看到,在連綿山丘與蔥郁植被的環繞中,兩大項目建筑群互為依托,彼此相連,宛如兩朵盛開的“姐妹花”。
事實上,這兩大科學裝置成為“鄰居”,并非偶然。
“同步輻射光源與散裂中子源都是觀察物質微觀結構的手段,兩者各具特色,又具有互補性。”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長、東莞分部主任陳延偉說,兩者的“牽手”,將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科學前沿研究提供最先進的研究手段。
而兩者能在東莞成功“牽手”,則與廣東省近年來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密不可分,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部署息息相關。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政府在廣東簽署《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作為重點合作項目,中科院高能所與東莞市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南方光源前期工作。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而建成運行1年半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正以越來越多世界級創新成果,顯示著“國之重器”的巨大能量。
今年5月8日,中國散裂中子源用戶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黃明欣教授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論文,展示了團隊在“高強高韌變形分配鋼”(D&P鋼)的研發上取得的重要進展,這也是中國散裂中子源首個在《Science》上發表的用戶實驗成果。
“大科學裝置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諸多領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能夠成為眾多高新技術的源泉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搖籃。”陳延偉說。
以中國散裂中子源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近年來廣東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生動寫照。
為打造重要原始創新策源地,廣東還啟動三批共10家省實驗室建設,并以此為主抓手,強化高水平研究院和大學建設。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10多家國家級大院大所來廣東落地,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一批國內外、香港知名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新建校區……一系列落子布局,為廣東在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等前沿必爭領域新增了一批創新源頭。
科技支撐戰疫??
“廣東造”檢測試劑走向世界
“終于可以回家洗個澡了!”1月28日,確認公司研發生產的檢測試劑盒進入國家首批應急注冊審批產品名單后,在實驗室連續埋頭工作3天的達安基因首席科學家兼研發總監蔣析文長舒一口氣。
總部位于廣州的達安基因是分子診斷領域的龍頭企業。1月12日,國家疾控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短短1天后,達安基因就發布公告稱,研制出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
“1月以來,2000多名員工一直堅守崗位,放棄節假日休息,加班加點,從未停工停產,向全球展示了中國科技抗疫成果。”達安基因董事長何蘊韶頗為自豪地說,除了將產品送到廣東、湖北、黑龍江等地外,該公司還將核酸檢測試劑盒銷售或捐贈至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常規產能每天5萬人份迅速擴大至20萬人份、30萬人份、50萬人份,何蘊韶說,關鍵在于公司通過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已經把核心原材料和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重要檢驗,廣東把疫情科研攻關擺在重要位置。
1月19日緊急部署,1月23日啟動立項,廣東組織協調全省優勢科研力量爭分奪秒、日夜攻關。
從生物島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到達安基因、金域醫學等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大疫面前,廣東在科技領域尤其在生物醫藥領域的部署發揮了顯著作用。
“廣東科技工作者協同作戰、攻堅克難,在流行病學研究、病毒溯源、防控設備研發、中醫藥和疫苗研發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充當了‘科研先鋒隊’和‘技術保障隊’的作用。”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說。
新興產業崛起??
讓機器人“看懂”三維世界
搭載3D攝像頭的工業分揀機器人快速測出物品的三維信息,高速分揀;滿載貨物的搬運機器人借助3D視覺避開障礙物,高效抵達目標區域并流暢折返……在珠三角高度自動化的工廠中,忙碌的不止是轟隆響動的巨型機器,還有靈活而不知疲倦的機器人。
機器人能夠“看懂”三維世界、敏捷避開障礙物,離不開最前沿的3D感知技術。進入萬物互聯時代,3D感知技術更被認為是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最主要的基礎共性技術。
在深圳土生土長的科技企業奧比中光,便專注于這一領域。
“自2013年成立以來,奧比中光逐步打通從芯片、算法到系統、框架、上層應用支持的全棧技術,擁有超700項的AI 3D感知專利申請數。”奧比中光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黃源浩說。
同樣在疫情期間為人們所熟悉的還有AI紅外線測溫設備。不需檢測人員手持體溫計,行人經過設備時可以直接測量體溫,深圳人工智能企業云天勵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寧牽頭搭建的AI測溫系統已在國內多個城市落地。
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借助智能語音購票系統動動嘴即可買票、刷臉或憑指靜脈即可過閘、智能人包對應實現全程幾乎不停留通過安檢……廣州智慧城地鐵站作為首個基于智能車站理念全新設計并正式投入運營的智慧地鐵示范站,不僅建設風格頗具未來感,更有科技內核支撐,帶給乘客智慧出行體驗。
為該示范站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的是廣州本土創新企業佳都科技集團。“在新基建國家戰略的推動下,中國人工智能將實現彎道超車,我們的生活也將迎來更加美好、智能的時代。”5月21日,在參加完首場“委員通道”后,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說。
近年來,廣東大力培育5G、4K/8K、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類似奧比中光、云天勵飛和佳都科技這樣的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廣東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10月底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顯示,廣東“企業創新”評價得分連續3年全國居首,企業創新能力強已經成為廣東創新核心優勢。
奮斗號子
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危機,也激發生機;科技創新既是支撐,亦是動力。人工智能企業特別是研發基礎共性技術的企業,不僅要不斷提升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更要讓這些技術為最急、最難的場景所用,真正解決實際痛點問題,從而助力“雙統籌”奪取“雙勝利”。
隨著5G商用落地,奧比中光正在大力推動的“3D傳感器+AIoT芯片+算法”全棧式創新,將會在更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場景中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更會吸引越來越多3D感知技術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共同打造在教育、醫療、新消費、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標桿應用,搶占全球3D感知產業制高點。
——奧比中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黃源浩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科技創新的部署,讓金域醫學更加堅定今后在科研方面繼續發力的方向,我們將堅持用科技創新驅動自身發展。
今后,我將帶領金域醫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抓住當前新基建、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等機遇,在數字化轉型基礎上進行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利用3至5年時間將公司打造成專注醫檢領域的信息化和數據化公司,為人民健康安全、國家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和醫學科研提供支撐,提高國內診斷水平,發揮好第三方醫檢的潛力與作用。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梁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