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在3年內建3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6日,《廣東省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下稱《方案》)正式對外公布。其中明確,我省將全面推動技術、產品、品牌、模式、質量、管理等創新,通過三年努力,加快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步伐。
《方案》提出,力爭到2018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3%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0%和30%。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至25萬元/人左右,年均增長5.2%左右。
《方案》指出,我省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將圍繞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領域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提升創新型產業發展新優勢。到2018年,在重點領域創建3個左右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0個左右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對于高增長新興產業,我省將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推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半導體照明(LED)、新材料、新硬件等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扶持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成為優勢產業。
目標到2018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增長新產業新業態產值快速增長,其中物聯網產業規模達5200億元、云服務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大數據及相關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
針對現有產業,《方案》明確要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普及設計過程智能化、制造過程智能化和制造裝備智能化。到2018年,全省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達2.6萬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0%以上;推動1200家以上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建設,通過國家貫標評定企業200家以上。
另外,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的薄弱環節,我省還將發展一批基礎制造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提升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利用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能服務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到2018年,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分別達15個和100個,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傳統產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
后年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將達1400家
6日正式公布實施的《廣東省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我省將以創新驅動作為促進工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總抓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提升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初步構建創新型經濟發展格局。
《方案》指出,到2018年底,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3%以上,工業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1400家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提升至1.3%左右。同時,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力爭到2018年底,高新技術企業達1.3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1%。
大型工業企業 明年底研發機構全覆蓋
我省將通過加強企業研發載體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按照“有專職人員、有固定場所、有專項經費、有專門設備、有具體項目”的要求,支持企業加快建設研發機構。對于已設立專職研發機構的企業,鼓勵其創建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臺,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目標是到2017年底,實現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中型工業企業普遍設立研發機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0%。
根據《方案》,廣東將引導大型骨干企業組建中央研究院,增強產業協同創新能力。鼓勵大型骨干企業開展前沿先導技術研發和重大戰略產品研發,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還要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建立海外研發基地。到2018年,實現大型工業骨干企業中央研究院30家左右,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升至2.5%。
另一方面,促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產業鏈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到2018年,培育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十三五”期間在全省遴選和扶持500家高成長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目標2016—2018年新建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30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物聯網產業 后年達5200億元規模
同時,我省還將加強基礎研究,繼續組織實施9個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在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基因工程、增材制造裝備、智能機器人等具有顛覆性創新領域實施重大技術創新專項,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掌握新興產業發展主動權。
2016—2018年,每年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約100項,在相關重點領域新增發明專利約2300件,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術瓶頸,累計實現新增產值約3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將通過實施大數據戰略,推動大數據、互聯網技術與先進制造業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開展工業互聯網創新融合試點,為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業務聚合。
目標到2018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高增長新產業新業態產值快速增長,其中物聯網產業規模達5200億元、云服務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大數據及相關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工業互聯網試點企業達1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創建“互聯網+”小鎮(產業型)10個、“互聯網+”小鎮(應用型)50個。
加強質量管理 推動設立首席質量官
在商業模式上,推動工業企業開展線上線下、柔性制造、大規模個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創新試點,發展基于工業大數據分析的工藝提升、能耗優化、過程控制優化等智能決策與控制應用。到2018年,建成國家和省級信息消費創新應用示范項目80個,省級以上互聯網型工業設計中心10個;培育10家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實現專業化應用;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5萬億元。
同時,加強產品創新,支持食品、醫藥、家電、造紙、家具、紡織服裝等行業企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和滿足消費升級需要的新產品。大力發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智能產品及應用,強化智能化產品的在線監測、跟蹤和管理,延伸產品的售后服務功能。鼓勵傳統消費類電子產品及生產企業加快轉型。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到2018年,智能化產品產值達3萬億元左右,培育13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0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再者,加強品牌培育和創新。到2018年,實現國家級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企業20家以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10家以上,質量標桿企業20家以上,工業類名牌產品2000件以上,區域品牌40個左右。
此外,加強質量管理,大力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和現代質量管理方法,推動大型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到2018年,5萬家以上工業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萬家以上制造業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150家以上工業企業通過測量管理體系認證。
科技成果對接 每年組織500項以上
據透露,我省還將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企業創新創業支撐。2016—2018年,每年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活動,組織500項以上科技成果對接。同時,支持新型創業創新平臺建設,到2018年,全省支持培育120個左右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重點培育200個左右省級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創新產業化示范基地。
在完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和促進重大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上,目標到2018年,培育互聯網創新應用企業1000家左右、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00個左右;基本建成覆蓋全省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標準統一規范、功能強大的專業化和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面,支持普通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與企業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和本科應用型人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重點建設優勢突出、支撐能力強的理工類學科。2016—2018年,加快推進7所高水平大學建設和18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在人才引進上,目標到2018年,企業新引進領軍人才20人及一批創新團隊;工業領域每萬名勞動力中研發人員超過4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0%。
另外,我省還將提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鼓勵企業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知識產權資產組合。力爭至2018年底,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2萬件,年均增長8%;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至9萬件,年均增長10%;全部大型工業企業、50%的中型工業企業至少擁有一件以上核心發明專利;全部大型工業企業至少擁有一件國際注冊商標,50%的中型工業企業至少擁有一件有效注冊商標。大型軟件開發企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年增長率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