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當前廣東發展堅定不移的核心戰略和總抓手。羊城晚報記者14日從權威部門獲悉,近年來廣東緊緊圍繞發展創新型經濟,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建設產業新體系,正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目前,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穩居第一梯隊。
全省R&D人員規模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近年來,廣東科技投入大幅增加,2014年,全省研發(R&D)經費支出達1627億元,全省R&D占GDP比重提高到2.37%,預計2015年可達2.50%。全省R&D人員達67.49萬人,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廣東科技綜合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穩居第一梯隊,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廣東正加快實現從對外技術依賴型向技術自給型轉變,技術自給率達71%,接近創新型國家/地區水平。擁有深圳、珠三角兩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推進全省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平臺;擁有國家級高新區11家,數量位于全國前列。
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創業主體蓬勃發展,2015年,全省擁有新型研發機構124家,比2014年凈增2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99家,比2014年增加166家,面積達到1348萬平方米;涌現150多個眾創空間,有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廣東原始創新能力正穩步提升。國家大科學中心建設初見規模,并不斷實現關鍵領域重大突破,在中微子、超材料、基因組、干細胞、移動通訊技術等多個領域躋身世界領先水平,“天河二號”榮獲全球超算六連冠。2015年,廣東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03941件和33477件,同比增長38.3%和50.3%。
這些數據表明,經過努力,廣東已初步構建起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繼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新鮮經驗和成功范例。
科技創新重大平臺建設加快
廣東近年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離不開科技創新重大平臺建設的全面加快。
廣東正在積極創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充分發揮廣州、深圳市創新發展的龍頭帶動作用,聯合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市等7個地市,共同創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5年9月,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得國務院批準;加上2014年6月獲批的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廣東形成了以深圳、廣州和珠三角7個地市國家級高新區為核心的“1+1+7”自主創新新格局,成為推進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平臺。
高新區繼續支撐引領全省經濟發展。目前,廣東共有高新區23家,其中,國家級高新區11家、省級高新區12家,實現了21個地市省級以上高新區的全覆蓋。2015年,河源、清遠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正力推湛江、汕頭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湛江高新區已經省政府批準上報國務院。2015年,全省23家高新區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66萬億元。高新區以占全省0.2%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1/6的工業增加值、1/6的出口額、1/3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成為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字招牌”和“閃亮名片”。
廣東專業鎮創新創業步伐的加快,讓人欣喜。通過“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大平臺,加快引進國內外創新資源,大力實施“一校一鎮”、“一所一鎮”、“科技特派團”等產學研協同創新行動計劃,推進專業鎮創新創業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目前,全省已建成399個專業鎮,涌現出中山小欖、中山古鎮、東莞大朗、東莞橫瀝等一批轉型升級和創新創業專業鎮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