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明年啟動 將覆蓋主要排放行業
繼當前全國7個地區的碳排放權的交易試點之后,2016年,我國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覆蓋我國的主要排放行業。這是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碳市場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員張昕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生態文明·美麗家園”2015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透露的。
我國政府于6月30日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行動目標。根據文件,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當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經突破了令人畏懼的標志性關口,中國每年要消耗大約30多億噸標準煤,預計到2030年有可能消耗60多億噸標準煤,未來節能減排將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
中國石化能源環保部主任耿承輝表示,中國石化早在2011年8月已將綠色低碳正式納入企業發展戰略。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中國石化開展淘汰落后電機、低溫余熱利用等合同能源管理項目182項,預計實現節能28.5萬噸標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0.1萬噸。
但與此同時,耿承輝也指出,在碳交易方面,由于交易規則不完善以及沒有統一市場,中石化作為大型企業集團,旗下的國內生產型企業就有89個?,F在26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的企業分布在7個省市,游戲規則都不同,中石化在碳減排方面還面臨一些困難。
另一方面,他表示,碳配額的計算也存在問題。有些碳配額是按照歷史排放方法計算。一些先進的企業,空間就比較小。一些差的企業,空間就比較大。希望國家盡快出臺像CCS或者是碳足跡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從更多的角度實現溫室氣體減排。
對此,張昕透露稱,目前我國主要在7個地區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根據工作方案,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覆蓋我國的主要排放行業。目前仍處于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從三個層面開始,在政府層面,即國家的碳交易管理部門層面,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主要開展國家碳交易的機制設計。在地方政府層面,主要是組織地方開展全國碳交易市場的相關能力建設工作,包括地方相應的政策法規的機制準備。在企業層面,強調企業開始進行能力建設。
張昕表示,到2020年之后,我國可能會建立比較有效的相對完善的碳排放權的交易機制,還會嘗試和國際上相對成熟的碳市場進行連接。
據悉,此次峰會由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中國環球公共關系公司承辦。峰會作為2015年12月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在中國的預備會之一,受到來自政府有關部門、企業界及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