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培育“零售業+” 商品銷售額增超一成
去年7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在廣州等9個城市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提出一年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如今,試點已過半年,廣州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著力點在哪?形成了哪些可復制可推廣的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經驗模式?廣州市商務委8日作出解答。
經驗1 培育“零售業+”發展模式
廣州市商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堅持將個性、多元、便利的消費需求作為引導商貿零售業創新發展的目標,促進商貿零售企業積極轉型。主要模式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發展“零售業+體驗業態”模式。制定《大型零售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引導商圈各載體進行升級改造,引入體驗性業態,打造主題突出的商業綜合體。正佳廣場打造的全國最大購物中心海洋館開業,成功申報國家旅游局優選旅游項目名錄。全國首個室內魔幻主題樂園——MAG環球魔幻世界落戶花城匯購物廣場。同時,發展以藝術氛圍和國外商品為特色的買手制自有百貨——HI百貨,并分步開設大型購物中心內的演藝劇場、藝術館等,引領Shopping Mall向Shopping Park轉變。
同時發展“零售業+互聯網”模式。鼓勵傳統零售企業建立或應用現有的網絡購物平臺,發展線上線下聯動的新型營銷模式,推動全市85%以上的品牌專賣店開展了網絡零售。廣百、友誼、海印等推出一批O2O移動互聯商業模式,引領廣州傳統商業的“互聯網+”發展潮流。
全市已累計建設超過20家跨境電商體驗(展示)店,消費者可以便利地購買到價廉物美的進口商品。
經驗2 批發市場向綜合服務轉型
批發市場是廣州商貿的特點,每年的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如何提升批發市場的業態是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重要內容。
上述負責人表示,批發市場將轉型為“行業總部基地”,推進專業批發市場的規劃建設和業態提升,通過線上線下對接,搭建行業產供銷平臺,匯集研發設計、時尚發布、產品展示、檢驗檢測、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等功能于一體,打造行業現代化展貿總部基地。如步云天地鞋業交易中心、安華匯等。
其次,將批發市場延伸為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場所、咨詢、培訓、創意交流、物流配送、貸款、展示等創業服務,轉型成為眾創平臺(空間),推動形成資源配置高效的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如番禺原嶺南鞋業批發城變身嶺南電商產業園便是類似的典型案例。
此外,廣州還引導專業市場轉型為購物中心及商業街。利用電子商務、現代分銷等新商業模式,引進知名品牌總經銷、總代理企業,提升零售商業比例,加強與國際采購機構、跨國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的戰略合作等。如天雄布匹市場、海印電器城等。
通過實施市場轉型升級,促進廣州國際貿易中心功能提升,2015年廣州市商品銷售總額達5.1萬億元,增長10.2%,占全省比重近五成。
經驗3 推動電商高端集聚促雙創
電商是廣州內貿流通的亮點。廣州利用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政策疊加優勢,一方面吸引國內外電商龍頭企業落戶集聚,另一方面培育電商創新創業環境,以高端集聚促進創新創業,以創新創業吸引更多龍頭企業集聚。
前述負責人表示,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已吸引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科技、唯品會等12家知名電子商務和互聯網企業入駐,投資超470億元。2015年,全市共66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和省電商示范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全市限額以上網上零售實現零售額576.9億元,增長61.6%,超過全市百貨店和大型超市之和。跨境電商進出口67.5億元,增長3.7倍,居試點城市前列。
廣州是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并獲國務院批準成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推廣電子發票試點,試點范圍從電商企業逐步擴大到公共事業、文化傳媒等多個行業,形成“門戶網站+電子發票+全功能電子稅務局+微信微博”的服務格局。
2015年開具電子發票近6000萬份,開票金額約180億元,電子發票逐步擴大到生活服務業各領域,大大降低了納稅人和稅務機關成本。
另外,廣州還出臺《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從2013年到2017年市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開展創建星級誠信經營網站活動,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等聯動,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誠信商家數據庫和流通標準,有效規范網絡經營行為,培育電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外部環境。